《广州大典》简介

《广州大典》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策划并组织研究编纂,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

 

广州是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翔实反映了广州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由于年代久远,经蠹鱼蛀蚀,自然风化,兵燹摧残,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再生性保护刻不容缓。为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源,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于2005年牵头组织开展《广州大典》的编纂出版工作。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给予了高度评价:“由地方政府出巨资,地方文化部门主持编纂的大型文献丛书,在全国尚属首创。《广州大典》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值得倡导。”《广州大典》被列为广州市“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文化工程,2007年被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评定为支持项目。2013年,已出版的《广州大典·丛部》荣获首届南粤出版奖。该丛书的编纂历经十年坚守,于2015年4月完成出版工作。

 

《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丛部酌收兼赅四部之丛书,专科性丛书俱入所属部类。《广州大典》收录4064种文献,编成520册。其中,《经部》收录文献375种,分为56册;《史部》收录文献1178种,分为197册;《子部》收录文献747种,分为62册;《集部》收录文献832种,分为103册;《丛部》收录文献932种,分为102册。《广州大典》收录底本来自国内55家、国外14家藏书单位以及6位私人藏书家,其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791种,中山大学图书馆352种。珍本善本等稀见文献众多,收有稿抄本462种,清乾隆以前刻本357种。

 

《广州大典》采用国际大16开本,每册约850页,印500套。每页按四合一拼版,保留了古籍原来的版式和内容。天然丝封面,精装。内页选用特别定制的纯棉纸,并使用水印技术,每页均有“广州大典”字样水印。封面“广州大典”四字集自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简。

 

《广州大典》编例

  一、编纂宗旨

《广州大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文献丛书,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

 

  二、收录范围 

内容范围:广州人士(含寓贤)著述、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著述及广州版丛书。

时间范围:所收文献下限为一九一一年,个别门类延至民国。

地域范围:包括清代中期广州府所辖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从化、龙门、增城、新会、香山、三水、新宁、新安、清远、花县,以及香港、澳门、佛冈、赤溪。

 

  三、分类编排 

大体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丛部酌收兼赅四部之丛书,专科性丛书俱入所属部类。各部分辑编排,未能及时入编相应各辑者,留待日后汇辑出版。个别内容完整、史料特殊的文献,独立成辑出版。

 

  四、版本择用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为基础,海内外各公藏机构和个人藏书为补充,对符合收录范围的文献一般不做裁选,以保证收录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同一种图书有多个版本,择善而从;个别有特殊价值者,可多个版本并用。

 

  五、版式规范 

按统一规格缩印,个别特殊者另作处理。底本原有之批校、题跋、印鉴和刻印的墨迹等,概予保留。底本版面漫漶缺字,概不描修。底本有残缺者,仅以相同版本补配;有缺页者,在相应位置标注。 

每种文献均标明书名、卷数、著者、版本、版框尺寸及底本收藏者。

 

  六、索引编制  

各辑编讫,另编制总书目、书名索引、著者索引,以便检索。

 

《广州大典·曲类》

 

 

《广州大典·曲类》(以下称《曲类》)隶属《广州大典》集部,依照“个别内容完整、史料特殊的文献,独立成辑出版”,单独成辑,历时五年,于2019年10月完成出版。收录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德国,美国等海内外24家单位与个人藏品,合计1589种、32315页,新编成书43册。

 

 

 

《曲类》分说唱专辑与戏曲专辑。“说唱专辑”收录明清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国间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及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粤语华人聚居地,特别是东莞、佛山、广州、香港的木鱼书、南音、龙舟歌、粤讴、山歌等唱本,收录图书660种,分为19册,按属归类后按笔顺排序。

 

“戏曲专辑”收录清代至解放初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地的粤剧、粤曲、大棚戏等剧本曲本,收录图书929种,分为24册,单本、合集分开收录,按版本类型归类后按笔顺排序。同一种图书有多个版本,择善而从;个别有特殊价值者,可多个版本并用。

 

《曲类》第43册内附书名索引。

 

《广州大典总目》

 

 

《广州大典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于2015年5月启动编纂,至2017年9月完成出版。《总目》分为“总目”、“索引”两大部分。

 

“总目”收录《广州大典》所收全部4064种书目,按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编排,每部再酌分类、属,加以标注,以更好地揭示《广州大典》的内在组织结构。“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分别按书名和著者笔画顺序编排。索引前特别设有字头检字,于其中标明俗字、异体字等,方便检索。字头检字包括笔画字头检字、拼音字头检字两种,兼顾不同的检字需求。

 

相较于传统目录工具书,《总目》主要有以下创新:书目著者项中,增加对本地著者的籍贯标注,突出反映《广州大典》的地方特色;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实行快速双检索功能,每条书目,均指明其在《广州大典》的册次、页码,以及在《总目》的页码,既便于使用者快速而准确地在520册《广州大典》中查找到所需文献,也明晰地展示该文献在整个丛书中的归属位置。

 

 《广州大典概要》

 

 

《广州大典概要》为《广州大典》普及、宣传读本之一,中心组织编写,邀请《广州大典》经、史、子、集、丛各部负责人牵头、中心相关人员参与撰写并统稿的一部《广州大典》推广图书。已于2019年8月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首为综述,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明清以来广州地方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广州大典》的整理编纂、特点和意义。第一至五章按照经、史、子、集、丛五部,从文献的基本情况、文献特色与价值、文献举隅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文献数量与种类、著者与版本、编排方法,文献特色、文献价值和文献举隅进行简要概括,并列举了各部的代表文献。附录部分为《广州大典》出版专记与出版编年,记录了《广州大典》从立项到出版的十年历程。

 

该书通俗易懂,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对《广州大典》的整理、编纂、出版等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广州大典书志》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广州大典》的所收文献的基本情况,中心对《广州大典》所收文献,以书志的形式进行介绍和说明。一种文献,一条书志,只做客观说明,不做主观评论。内容包括题名、卷数、责任者、版本、册数、版式、牌记、序跋、批校题跋、钤印、主要内容、著录和收藏情况、底本来源等。书志的撰写和审核得到了全国各地数百位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广州大典》以经、史、子、集、丛分部编排,书志的出版也将以经、史、子、集、丛分部编辑,交由国内著名出版社统一出版。

 

《广州大典》普及书系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广州大典》这一广州历史文化宝库,中心与广州出版社联合编纂出版《广州大典》普及书系,努力将书系打造成为集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出版物。

 

书系以《广州大典》为文献基础(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拓宽选录范围),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从《广州大典》中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可读性的文献,进行普及性的内容整理发掘,形成《广州大典》普及书系。书系拟分为广府名人读本系列、地方风物读本系列、地方游记读本系列、西学东渐读本系列、小说读本系列、戏曲曲艺读本系列等。书系每种读本均将尽量吸收、反映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篇幅字数均在15万字上下。每种读本包括一篇前言导读文章、代表性作品选编(含注释、翻译、评析或解题、延伸阅读等)和相关资料附录,作者均为学有专长、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每种读本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让普通民众买得起、读得懂。

 

书系“广府名人读本系列”第一辑(《陈献章读本》、《湛若水读本》、《屈大均读本》、《陈澧读本》、《郑观应读本》、《李文田读本》、《康有为读本》、《梁启超读本》)已于2020年8月面世。

 

《广州大典》民国编)


《广州大典·民国广东公报丛编》

2019年《广州大典·曲类》的出版标志着《广州大典》(一期)出版完成,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启动《广州大典》(民国编)的整理出版工作。《民国广东公报丛编》是《广州大典》(民国编)专题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开篇之作。《民国广东公报丛编》收录自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广东省范围内各级政府文书,含省、道(市、绥靖公署、督察区)及县各级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团体的各类文书,包括命令、章则、文牍、函电、批示、统计、会议录等类别。除以“公报”为题名的文献外,还有大量工作报告、工作通讯、施政计划、政策纲领等符合本项目的收录原则,故一并纳入。本丛编共200册左右。

 

《民国广东公报丛编》收录省级文献有《华南救亡公报》《广东民政公报》《广东土地公报》《广东省政府特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财政法规》《广东建设纲领》《广东省教育统计》等。地市文献有《广东东区绥靖公报》《广东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月刊》《汕头市政公报》等;县级资料主要有《潮安县政府公报》《潮安县政报告》《潮阳县政公报》《电白县政年刊》《番禺县政纪要》等。本丛编所收文献资料系统地反映了民国时期广东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司法革新、赋税改革、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等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是研究民国广东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广东公报》《广东省政府公报》《广东行政周刊》等收于《广东省政府公报》业已出版;《军政府公报》《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等收于《南方政府公报》也已出版;《广州市政公报》等亦在整理出版中。本丛编不再收录,仅列其目。

 

本丛编所收文献主要来自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馆藏单位。尽管民国文献距今年代尚不算久远,但因纸质重度酸化、老化,破损严重,我们经多方搜寻补缺,完成是辑,以飨学界。是编篇幅较大,多有罕见之本,其史料学术价值、版本文献价值巨大,对于抢救、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民国文献将起到重要作用。

 

《广州大典·第一次国共合作广东文献汇编》

《广州大典·第一次国共合作广东文献汇编》紧密围绕第一次国共合作主题,在时间和地域范围上适当延伸,力求涵盖1921年建党前后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时期内一切广东地区或其他地区出版的与广东方面有关文献资料。

 

《广州大典·第一次国共合作广东文献汇编》初步规划为120册。按图书、期刊、报纸、档案和其他资料依次排列,资料呈现采用全文影印加析出整理两种方式。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资料征集难度较大,敏感内容较多,本《汇编》拟初编70册,内容涵盖图书、期刊两种形态的资料;续编拟收录报纸、档案和其他形式资料,具体规模和出版时间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

 

广东是近代革命策源地,也是近代革命新进思想先驱先行的大本营,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和社会革命中处于重要地位。第一次国共合作是近代革命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命运走向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系统性地搜集、整理、保护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紧密相关的广东地方文献,对于弘扬岭南革命文化,保存历史革命记忆,突出近代岭南革命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7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视察中心,亲自点题,在陈建华主任的亲自领导下,大典中心集中多方力量,成立专门项目组,成功申报“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项目”,将《广州大典·第一次国共合作广东文献汇编》纳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框架之中,此次《汇编》编撰出版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民国文献保护工程的平台和资源,在文献资源、学术资源、技术支援、经费资助等方面都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心依托《民国时期广东文献书目》等资料,辅以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重点地区民国图书收藏机构目录,不断扩充筛选,编制民国时期广东图书目录一万四千余种,从中进一步挑选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紧密相关图书资料300余种。依托全国主要民国期刊馆藏机构目录,结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广州市党史办征集影印资料、全国报刊索引、抗战与近代中日关系、大成老旧、瀚海等文本和数据资料,追踪溯源,不断挖掘,汇辑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期刊目录150种左右。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挂广州古籍研究保护中心、广州民国文献研究保护中心、广州大典编辑部牌子)于2015年1月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4月正式挂牌,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业务工作相对独立,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单列,财务、人事、后勤等工作由广州图书馆统一管理。

 

 

2020年2月,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对中心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调整,下设文献整理研究部、学术交流与科研管理部。调整后,中心主要任务为:承担广州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和研究工作;负责调研和收集与广州有关的海内外历史文献;承担广州文献的整理、复制和数字化等工作;负责拟定全市古籍研究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规范;组织实施古籍收藏、保护状况普查和相关申报工作;指导区开展古籍研究保护工作,负责相关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负责编纂《广州大典》,出版文献典籍再生性保护成果;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工作研究、《广州大典》编纂成果研究、广州文献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展对编纂和研究成果的宣传、交流普及活动;组织实施负责《广州大典》二期民国文献编纂出版和《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出版;负责广州学人才队伍培养、博士后工作站筹建申报等工作。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主任由广州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心设常务副主任1名,兼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全面主持中心行政、业务工作。另配2名副主任,共15个编制。中心另设名誉主任一名,由《广州大典》主编,广州市原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同志担任。

 

为推进《广州大典》的编纂工作,中心设有《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确定《广州大典》编纂体例和出版方式,协调各相关单位,名誉主任为慎海雄同志、张硕辅同志、傅华同志,主任由陈建华同志担任。

 

《广州大典》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审议《广州大典》编纂工作的学术问题、参与科研课题的选题和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审议中心的重大学术活动,主任由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同志担任。

 

地址:广州市珠江东路4号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邮编:510623| 电话:(020)83836666|版权声明
字典快查:
  • 查询内容:
    可直接输入汉字、拼音查找汉字;
纪年换算:
  • 查询内容:
    根据选取的条件进行检索可实现朝代年号与公元纪年、干支与公元纪年之间的相互换算。